EN
新闻中心

中国广播网|AG凯发k8真人娱乐

发布时间 : 2025-07-29 06:22:03

  主持人:我感觉好像咱们的话题有点沉重了,我在想在明天晚上的这样一场节目当中,是不是也会有快乐的东西在,也会有特别幸福的一面表现出来?

  今天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

  邓蕾:实际上有一个现场■◆,现场是由崔永元和敬一丹主持。我们有十位记者,这十位记者我们不愿意称之为最佳,我们认为是记者当中的一些有鲜明品格的代表,把他们请到了现场■◆★■★★,由他们和两位主持人现场做一些交流和谈话,是以这样的形式。会播放一些关于他们的短片,把这两个东西串起来,这是整体的《记录中国》的状况。

  主持人:其实记者不断的在采访★◆◆■■,另外其他的人■■,像您刚才说的一直在表达别人的故事,这次做这个活动■★◆、做这样一个节目也是在采访他们,在这种过程当中他们生活的状态是不是会跟工作上一样■◆,在工作中他们很精干、很干练◆★■★,在生活中他们又是怎样的一面?

  我们现在有一个统计■◆★◆◆,现在新闻从业人员已经70万之多了,所以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当中■■,可能确确实实有必要用一个节日把这个东西做得更隆重一些,做一个纪念★★★■■■,用以在工作当中给我们的鼓励和纪念。因为这次是由记协联合挑头做的◆◆◆★◆■,所以我觉得跟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很大关系。

  邓蕾:好像在新浪宽频就挂在那里面,她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23岁,说话口音很重的一个小姑娘■◆★■。

  邓蕾:我想记者最本质、最基础的使命应该是记录的使命,尤其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比如我们像是做电视记者的★★■■,像您应该是做网络的,也算是记者。任何一个媒体的,平媒的也好★◆◆◆、纸媒的也好、互联网的也好■★、电视的也好★★◆◆◆■,我们都在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用我们手里所有的工具,电脑也好、镜头也好,来记录整个中国的变化,我们所耳闻目睹的东西,所以这可能是跟我们职业特点相吻合的概念。

  杨铭军★◆★:因为最后10月25日的晚会是最终的呈现给大家的形式,所以前期做的很多工作都是为晚会现场服务的,包括我们拍的片子,现场请来的未来的记者也有,清华大学、传媒大学的学生,记协的理事也都在现场。

  现场我最感动的是重庆日报写农村新闻的记者罗成友◆■◆■■,看那个片子整篇都是他老婆在用抱怨的口气一直在说他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说他整天去基层农村◆★◆◆★■,他的鞋上总是粘着黄泥巴,一直在农村的道路上下乡采访。但是在现场的时候罗成友也非常重视这个事,那个西装还大一号■◆◆。我们舞台设计的比较特别,是旋转的舞台,还有红地毯。罗成友说工作的时候穿着胶鞋走农村路的时候★★■◆,能想象到是非常轻车熟路的,但是从这个红地毯走下来的时候是僵硬的■■◆,非常不适应这个环境◆◆。导致现场小崔也调侃我跟着你走一圈,那时候确实感动了现场观众■◆■、感动了小崔,如果播出来也会感动观众的★★★■◆■,小崔也是发自内心的说那个路我带你走一圈◆★★,当时那段也是非常感动我的。

  邓蕾:知道,当时没有放假也没有任何的奖励,当时领导说今天大家过节了,给大家口头上过一个节◆★◆■,祝大家节日快乐,可能有这样一个过程吧,如果你说记者节什么时候来的,当然我知道已经有好多届了,而且由记协命名的这么一天◆■■◆★,具体怎么来的我也不知道。

  主持人:其实很多东西老百姓都是这样◆◆★■,把记者看作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只要有一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记者。记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有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在里面★◆◆★◆,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应该主观一点还是客观一点,我觉得这个很难界定★★■?

  邓蕾★■■■:我们这次实际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任务对我们来说难度在于■■★,很多人对记者本身并不了解,很多人,包括像我们采访罗成友的老婆,她都觉得在她的眼里记者都是高人一等,出去都是车接车送◆◆★■,到哪儿说话都特别好使的◆★◆■。但是当你了解之后心里会有不是滋味的感觉■★■,比如像我们《焦点访谈》的记者曲长英★★★,他现在还在那里★★■■◆■,等于到现在为止没有利用《焦点访谈》这个名字做任何事情◆◆■◆。在物业上、在自己家庭生活上、在孩子生活上,遭遇过种种,包括出去旅游被人黑过,他在所有的情况下没有跟任何人说自己是《焦点访谈》的记者。当时我们曾经拿这个事情说过,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做,他就坚决拒绝了,他坚决不允许别人说这个事情。我之所以把话题扯到这里是因为,我觉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家里边的人,他们对记者这种东西也不了解★★■◆◆。可能我家里头■◆◆■,像我爱人还好一点,因为我爱人跟我是同行。像我妈妈,在她的眼里我永远特别忙,因为多年来我可能一直想让她放心★◆■◆◆■,我家在外地■◆■★■,而且我父亲去世很多年了,我一直想让她放心◆◆,所以她找我办什么事我都痛快的答应她,她就觉得我无所不能◆★■★◆,实际上她并不知道我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什么,所以她并不了解我们记者干什么的。可能这是我最开始想表达的欲望,就是说希望大家了解记者真实的作为。

  主持人:在拍摄的过程中,我相信杨铭军和沈瑞应该会到各个地方采访,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特别难忘的事情?

  邓蕾:如果就我来讲,我觉得很难用好处和坏处界定,我觉得一下子把我界定住了,我只能说我最初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是,我只能活一辈子■★◆■★◆,我如果做记者能跟不同人打交道,可能我可以活很多辈子■★,可能坏处也是这样,就是活很多辈子,不满足,你还不如活的透透彻彻的极致的感觉■★。

  主持人:我们的节目时间也快到了★◆■■◆■,在节目的最后三位老师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您觉得做记者的好处是什么◆◆◆★■,坏处又是什么◆■◆★?

  沈瑞:我可以跟你说说我接触的那个记者我的一些印象,因为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到现在一直印象很深。因为他是做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他身上体现的是记者对于客观真实的追求,所以他在讲他因为做调查性报道,可能接触得更多是比较黑暗的东西★◆◆◆■★,经常遇到一些暴力或者比较血腥的内容★◆■★◆。我采访他说◆■★★,你自己经常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表现表现自己的心态。他说他当时去矿难现场,当时现场有很多家属,他也希望找到真相。他说当时的情况下遇到种种威胁,包括本人和家属生命的威胁★◆★。他说为什么那样的状况下我还是要坚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他说在现场他遇到了一个小男孩,那个小男孩只有4岁,他的爸爸在矿难中遇难了,他跟他的妈妈一直在那个地方,不管怎么样哪怕见到尸体也好。那个小孩因为长时间的没有人管,已经饿的不行了,坐在那儿哭。他的妈妈也没有心情管他,他就拉着他妈妈说★◆,我饿。这时候旁边有好多人,有记者,有当地的官员,还有当地遇难者的家属。我采访的嘉宾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办法◆■◆■,就拿出100块钱给那个孩子,其实对于那个孩子来说对于一百块钱是没有概念的,他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知道这是钱,能买到吃的,他就攥着那个钱。当时跟他去的记者就拍下了这个照片,前景是孩子脸部的特写,背景是孩子的母亲在哭。当时我采访这个记者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之所以坚持做这个事情,我所希望的就是将来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不要面临同样的困境,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的记者在做的一些事情。

  沈瑞:你刚才问好和不好,其实我觉得挺难回答的,因为没有办法◆■◆,喜欢这个职业我觉得可能不存在什么不好的东西■■★★◆◆,我觉得所谓好可能跟刚才邓蕾说的比较像,我记得以前我看过的一篇文章,作者讲,因为他经常被邀请写各种各样的题词,人家结婚了、开公司了、生孩子了,所以他最后的感觉就是虽然我自己一件事情也没有做过,但是我公司也开了、婚也结了、孩子也生了。我觉得做记者就是这样,你经历了不同的人生,你可能比做其他行业的人有丰富的经历。

  主持人:我觉得做记者不论是自身而言还是他人而言,都是真情与真情之间的那种相对,我刚刚听了你们讲了很多记者的故事,我觉得他们都特别纯真◆★■★◆、特别善良◆◆◆★。

  另外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记者里面其实干什么的都有,有像刚才铭军说到的记录典型人物的。杨铭军的工作还有个细节,到青岛码头的时候随便抓住一个人问你认识辛梅吗■★■★?说认识,为什么◆◆★?就是这个人很长时间深入在这里头,去了解大家都在干什么■★◆◆。她做的是正面典型报道◆★◆★,但是她的付出并不比做调查的记者付出的要少★■◆,大家的付出是等同的◆★。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陆乐。11月8日我们将迎来中国的记者节★◆★■,在当天中央电视为此次记者节专门制作的一个特别节目叫做《记录中国》,我们今天请来了三位嘉宾,是《记录中国》的主创人员◆★■,主编导邓蕾,还有编导杨铭军■★★■◆◆、沈瑞。欢迎大家的到来。

  邓蕾■◆■◆★:应该是客观吧,就像你一样■◆◆◆■,你在每一个时刻的时候定位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刻你在工作当中可能是主持人,可能下来之后你就是你们网站里边一个很活泼的■■★■◆、很受大家喜欢的一个小女孩,可能你回到家里了就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你在每个时刻上的定位不一样◆◆。说对于我们来讲,可能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承担着给你的这份托付,感觉是不一样的。

  要说不好就是没有个人时间了,就像记者节一样,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什么时候设的、什么时候要过■★■,只是这次做特别节目才知道有★■,可能是一个缺点。

  杨铭军◆★★★:如果你当一个职业来做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好像要怎样去实现所谓梦想,可能就是你的工作、你的职责所在■◆。还有一个感动我们大家的就是曹爱文,就是河南电视台的一个出镜记者,就是去报道一个孩子落水了■■★■,在采访的现场孩子被救上来以后,她主动做人工呼吸,救那个孩子,帮助叫救护车,甚至在镜头前因为孩子没有被救活失声痛哭,就是已经抛开工作、理想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比较善良、纯真的一面。现场放她救孩子的画面的时候,现场所有人都流泪了。

  邓蕾■◆■★★:说句老实话■★■★★◆,我记得很清楚的就是当时崔永元来做主持的时候,他进屋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说记者节是哪天啊■◆■◆■,第二句话就是说★■■◆,为什么会有记者节啊?当时大家都哄然而笑,我心里头挺百感交集的。我91年大学毕业◆★■★◆■,一直在从事这个行业,正好15年的时间了■◆★。我自己本身也没有过过节。

  邓蕾■■★◆■◆:我觉得这是做记者的基本的品质,更大而化之的讲我觉得这应该是做人的基本的品质。

  邓蕾:感触其实挺多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也是引用敬大姐的一句话,因为我们当时短片做完之后,因为短片前期都是由我来负责的,当时跟有关部门◆◆◆★■◆,包括中宣部、包括记协,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这些策划们碰的时候■■★◆◆★,大家也都说希望有这种感动的情绪在◆◆。我是觉得现在的人已经很难被感动了■■◆,因为我们见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太见多识广了。还有,因为我们很多东西太强制性的让我们去感动了★★■,所以相反我们可能很难被感动了■★■◆◆。当时我自己给自己心里定了一个基调,我只要能够让大家做到怦然心动◆■★★★★,我觉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我在跟有关部门阐述我们想法的时候我也这样讲,我说可能感动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情绪,我说感动★■、震动、震撼■■■、激动或者是愤怒、百感交集■■★★◆,可能都是类似于跟我们平常的一种平静如水的情绪不同的。所以可能做片子的时候一直怀着这样的心情。

  我非常欣慰的看到,第一次给大家看片子的时候,崔永元和敬一丹,两个人都非常感性■■,别看小崔平时挺调侃的,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特别特别容易动情的人,我就看着他眼里闪着泪花,我还觉得挺高兴的■★◆◆★★。结果敬大姐说了一句话★◆★,我经常在片子里看到的都是记者的辛苦、都是记者的不容易、都是记者的艰难,说其实哪个行业容易啊,哪个行业都有辛苦和艰难,说我们为什么不说说我们的享受和快乐呢◆★,所以当时这句话给我的震动非常大。

  我们当时做片子的过程中她正好来北京开会,她跟我们的小编导处的挺好的,我们的编导就领她到我们的机房去了。她进来的时候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说,因为孩子后来没有抢救过来◆★,就没有了,说能不能给那个孩子的脸打上马赛克■★◆◆,说她父母看到了会很伤心的,可能对她来说是一种荣耀,但是当事人的父母看到了之后可能会特别伤心。那时候我们片子已经合完了◆■★★★■,我毫不犹豫★◆■★★■,沈瑞当时就拿着带子把所有的地方都打上马赛克了★■。我觉得她提的就是一个23岁小女孩非常纯真、非常善良的东西■★★■。

  所以我就想敬大姐为什么说这句话■★■■,我后来为此写了一篇博客。就想起以前白岩松写的那本书《痛并快乐着》,就是说我们享受的原因是来自于辛苦背后,而辛苦背后的快乐又来自于什么呢?是来自于我们的选择是主动的选择,因为我们热爱■■■,我们选择记者职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喜欢这个职业,我们愿意为这个职业付出我们的东西。所以在这个背后我们突然尝到了一种快乐的情绪,我就突然觉得敬大姐做了几十年的记者了,我觉得她的境界达到了一个层次,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也多了一分理解★◆,可能这是我比较大的感触。

  邓蕾:拍摄完成是10月8日★★■■★,然后一直在做后期■★◆★◆,后期等于说审查已经基本通过了,但是还在做一些微量的修改和包装,我估计现在还有一些人在做着这个事情。

  我们还有一个片子是珠峰■■◆,珠峰是群体,40多个记者★◆。后来我给编导设计,可以让每个人讲别人★■◆■,我设计的源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看他们采访的时候都是在说别人不是说自己■■■,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我们宣传自己,是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平时是隐藏在我们的工作和这种工作的职责当中很难被发现和挖掘出来的,可能这次让我们感触到了★■★,并且我们能把他提了出来让大家看到的更清晰、更直白。

  杨铭军■◆:9月10日就开始,储备两个月了,其实还要早一点儿,我们线日AG凯发k8真人娱乐,我是第一个出差的。

  另外,这么多的记者里面实际上你看到大家承担了不同层面的东西,可能我们做的时候会有一个难度◆★■■,因为你很容易把每个人做成好人好事★◆,每个人多大年纪、做过什么、拍摄过什么,他参加过神五、他参加过神六◆◆★■★◆、他参加过建国五十周年的庆典★■★◆■、他参加过香港回归、他去过维和,等等所有的大事他都在现场见证过。作为我可能也是这个样子,后来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就想★■◆,我们要赋予每个记者身上一种品质■■★★,那种品质是他做这个行业、做这个报道的时候别人承载起来没有他的承担有力度的。后来我命名为叫“品质的力量”,就是这种品质的力量可能让你感觉到最坚硬的、最有质感的,比如像辛梅最后杨铭军定位为专家记者★★■■■,刚刚说的老曲他可能是选择并坚守,他的坚守是源于责任★◆■◆◆■。因为《焦点访谈》十周年的节目也是我做的◆★★★■,我当时采访老曲的时候她就说他的坚守来源于责任,他看见别人需要的时候比看到自己的需要更有感觉,你平时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很假★★,就是在说大话,实际上这个东西都是真的■★。而且这种东西如果我们自己不说,可能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时候可能我们的记者吝于表达,比如他可能表达的不是自己■★■◆,可能是表达自己采访的对象,比如我做过谁谁什么地方感动过我,他讲的都是别人,就是他很少讲到他自己。

  邓蕾◆★:就像刚才我说的白岩松写的那本书《痛并快乐着》,我觉得沉重并不代表不快乐■■★★,我理解你说的快乐是很轻松的、让我们很放松的,甚至是很活泼的■★,就是心情变得跳跃般的情绪,我觉得是有的。每一个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因为接触到的是不同的人,采访的是不同的层面■◆,哪怕像《焦点访谈》这样需要面对这种利诱★◆■★■、需要面对这种恐吓或者需要面对威胁、需要面对误解和责难◆◆★◆,一样★■■,也会面对信任◆◆★,面对获得第一手资料之后的愉悦◆■◆■★◆。我觉得这种东西可能是遍布在我们每一个所系的空间和角落当中的◆◆◆★★■,应该是都在的。

  杨铭军:我当时是去青岛采访了一个青岛日报的辛梅,她是最早发现当代工人典范许振超,她是到最底层和码头工人打成一片◆■◆■,了解到许振超的事迹◆■★◆★■,到04年就把许振超推向全国了。走之前我们也有一个路数,当时设计在青岛的一个路采访每一个过往的人■◆◆■★■,问他们认不认识许振超,都认识。但是我们这些同行★◆■■■,青岛日报、全国的记者,是谁把这些最基层的模范、这些产业工人报道出来◆■◆■◆■,没有人知道。第一个问题★★■■◆◆,你认识不认识许振超■◆,都认识★★■◆,都知道是谁。你认识不认识辛梅,答案肯定是想到的■◆■,没有人知道。我们当事方在片子里就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了解到记者所做的工作就是我们这个晚会的主题《记录中国》,记录时代前进的脚步,但是可能我们自身并不是为人所知的★◆■。

  邓蕾:事实上是这样的,在我们国家可能只有三个行业的节日是大家比较知道的,就是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行业■◆■★★◆,我们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因为信息传播量不断扩大,我们老是讲信息时代嘛,其实传媒这么多年里一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

  主持人◆■◆★◆:很多记者都有很光鲜的一面◆■■■◆,其实还有很多记者在平时的生活点点滴滴当中很普通的一个人,他怎样去实现自己的这样一个梦想或者实现自己的才华★■■■★★,怎么样去表现★◆?

  比如也是这次我们做片子的时候,大家特别有意思就说起来,说我们下去做片子的过程中,当时说到罗成友捐钱,还说到有人捐钱,我们好几个记者就出去了不断给人家捐钱★■■◆★,我们就说我们自己出去的时候给大家捐钱。我们组里也是,因为我本身是做纪录片出身的■■■★,前段时间还有人给送锦旗。我也是每次出去的时候都会捐钱★◆◆,因为那个时刻我觉得我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而那个时刻我就觉得我不是记者■★■■■◆,就是他的朋友◆◆◆◆,那个时刻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因为你作为记者对他的命运可能是无能为力的,他可能有些什么样的要求或者有些什么样的东西是你的能力不能及的,所以有时候很可能有的人对我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者对我们的期望值大于了我们的职责范围,这样的情况下可能我们只能做我们力所能及的或者变换角色的事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或者说是必须的◆★★★■★。

  杨铭军:辛梅就是非常典型的,她是休闲的时候购物的年龄,辛梅平时出来都衣着光鲜■★◆,购物的时候跟普通女人,眼睛一亮的那种。但是我们采访的时候她的同事都说,说别看辛梅出来是衣着光鲜的,因为她跟她的爱人都从事这个行业,没有时间打理家里。当时青岛岗的同事就跟我说,有一次去辛梅她们家,辛梅正在写稿,要发稿,后来发现要找一根网线,到处翻翻的乱七八糟★◆,后来说对不起◆★★◆◆,你们来了我们家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后来我们到辛梅家拍,我们给她打电话,她说不行,你们明天来吧★■★,结果我们去看非常干净◆◆■■★。后来我们单独采访她女儿,我说你爸爸呢?她说我爸爸打扫完家里走了。当时摄像留心了一点,我们采访青岛岗的职工的时候,有一个职工就说了,去她们家还是去年、前年去的,抽水码头的阀是坏的,前两天采访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细节,后来采访的干干净净没有看到什么,但是后来我们的摄像去他们家上厕所说你们家的马桶还是坏的呢。就是他们都是爱工作当中,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孩子可能都是父母在照顾★★◆★◆,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比如说像刚才杨铭军提到的罗成友的那个片子,像罗成友就是那样的一个人★◆■,他老婆特别有意思■★◆★◆■。戴了一个大项链★◆◆◆★,穿的非常光鲜★■◆★,因为没有记者拍她。有记者拍她的时候她就非常高兴,而且四川人她说话特别的生动,唱歌一样★■■◆★,会把她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你■★■◆,表达出来。她存在一种非常温暖的东西,让你感觉这样的老婆也蛮好的◆★◆■■。她会用一些特别的比喻,说她老公跟一帮民工在一起挤公共汽车◆◆◆★,弄的灰头土脸的★◆■◆★,人家就说这哪像一个记者啊■◆★◆◆。最有意思的,我们的记者问他你觉得记者应该是什么样的?说记者应该是衣着光鲜的,说他根本舍不得买衣服,穿的特别破。我们的记者问她,他穿的特别破是不是想和记者打成一片,但是她马上打断说,才不是呢◆★◆,他就是特别抠。但是他很大方,每年都会拿出很多钱就捐给当地的农民,他一年300天的时间跟农民在一起。所以农民见到他的那种感觉,如同见了自己家人的那种感觉一样。说农民丢了身份证,家里的牛没了◆■◆,都来找他,那时候你觉得生活很琐碎,就琐碎到了对农民来说是头牛、一条狗★■■、一只鸡,可能就是那样一个层面上去★◆■■◆◆,但是可能对他来说就是职业本身必不可少的不可回避的东西。

  杨铭军:我觉得就像我们这次节目的主题词“我和我们的时代”★★■◆,这个行业因为接触的行业的丰富性◆★★,你可以随着时间线的推移把你以前采访的各个行业和你希望采访的变化★★■◆,我们看是非常直观的,只有像辛梅那样成为专家,了解在那个历史时期下当时采访是什么情况,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去采访这个行业■◆◆■,因为以你个人的积淀再去看的时候你能见证这个时代的变迁,我觉得这可能在其他行业不是特别明显的,就是在这个行业里对我来说最有诱惑力的一个原因。

  杨铭军:而且晚会的主题叫■◆“我们和我们的时代”■★◆■★,就是用的记录中国来定义的。

  现场的时候我和崔永元、敬一丹交流的时候我跟他们说了两点,我说第一一个是曹爱文,希望她这种纯真大家一起来保护她,让她维持下去,不要让她慢慢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东西变了质。还有一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向菲,曾经劝过五个罪犯自首,其中一个自首的人现在已经假释了,而且来到了我们现场◆★。他当时来的特别不容易★◆,他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经过了内心非常大的思想斗争才来的★◆。我说我第二个请求就是说,希望他来的时候所有人尽量保护他,就是说他既然来了说明他敢于面对自己,我觉得其实他对我们节目的支持是最大的,我们付出所有的辛苦和努力,跟他相比真的挺微不足道的,因为他的勇气就是说在所有看得到、看不到的人的面前他自己揭开疮疤,告诉人们他自己的过去,我觉得这种勇气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

  主持人:好像记协成立的那天是11月8日,说很早以前就过过这样的节■■◆★,过了很多年,但是那会儿是9月1日,后来又隔了一段时间改为11月8日◆■■★■■,说是记协成立的那天。说明这三位知名记者以前从来都没有过过记者节★■,不过这次记者节应该是比较特别■◆◆,你们三位都是主创人员,在为自己和同伴做这样一个节目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吗■■■■★◆?

相关新闻

2025-07-29

《领居的漂亮妻子3》韩剧 MBA智库

2025-07-29

大学生一级A片免费播放

2025-07-29

【施甸法院开庭公告】2025年5月12日-2025年5月16

了解更多